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汪艳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汪艳:安静地坚持

2015-07-20 16:12:44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程华
A-A+

  交谈中,汪艳的声音不大,但吐字清晰,抑扬顿挫,即便是说到高兴时,她依旧保持着这个音调。初次见面,她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文静。

  出生于陶瓷世家,汪艳早期的艺术生涯却仅仅建立在一种爱好上,并非是系统学习。

  大学时,汪艳念的是中文系,“美术只是当时的一种坚持下来的兴趣爱好,那时大学毕业是包工作分配的,我并不把它当作一种谋生手段。”

  性格使然,闲暇时,在与闺密、同学的偶尔团聚外,汪艳更多的时间是用来读书、向长辈学画。

  尽管这并非系统地进行绘画学习,但自小便受家族长辈们的艺术熏陶,以及对单纯兴趣爱好的坚持。这段时期,汪艳的绘画基本功日益见长,而通读中国古代、现当代文学,也让她对汪氏传统山水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为她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学修养基础。

  对艺术的一种新的认识是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读研时期。那时,汪艳师从邹晓松教授。

  导师在教授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同时,也告诉汪艳,要在继承的同时,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作,当中最深的涵义便是画出有自己个性风格的作品。

  这并非易事。创作属于自己的东西,并不是胡乱涂鸦,画出人无我有的作品便可达到的。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性格、经历及对艺术的感悟,创作出既具有性格符号特征,又是立足于汪派山水优秀传统基础上的作品。让汪艳感到自豪的是,她的长辈们在对汪派山水画传承的同时,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,为她树立了学习的榜样。

  汪艳自认是一个偏内向的人,她喜欢静。

  作为一名艺术界人士,面对着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。但除了与圈内人士及朋友偶尔相聚外,她并不大参加其他的一些社交活动。因为她觉得要走好陶瓷艺术创作这条路,有太多的事情要做,“时间总是不够用”。

  作为一名教师,作为一名母亲,作为一位妻子,汪艳和其他许多人一样,要把许多精力投入工作和家庭中,之外的时间,汪艳会尽可能地投入创作和阅读中。

  与朋友的相聚,求的是一种放松;与圈内人士的交流,求的则是一种对艺术的感悟。

  与其他圈内人在艺术思想的碰撞中,汪艳寻求到了不少的突破,偶有灵感乍现,每每这时,她都会紧紧抓住这灵感的火花,沉下心,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探索实践。

  静,是汪艳得天独厚的优势,能让她在艺术殿堂里心如止水地寻求自己的道。

  清晰的山道脉络,却看不见水,树木也仿若淹没在深处;嶙峋的山石各不相同,组合在一起却相得益彰;留白处仿佛是无尽云海,连绵的山脉像是活了起来,又仿似自亘古以来便是那般,从未动摇……

  这是我对汪艳创作的一幅四条屏瓷板画《山静日常》的认识。这幅作品由4块瓷板画构成,每幅可独成一体,放在一块更是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巨制。作品中采用了传统汪派山水画的技法,却又有别于传统汪派山水画的表现形式。这,就是汪艳的道。

  逐道的路是孤独的。在无数次寻道的创作中,能让汪艳满意的作品不多,尤其是在早期。

  不断的自我推翻,考验的是信念,放弃便是道消。所幸汪艳坚持了下来,并找到了自己的道。

  有一件事让汪艳很是感动。那是在一次拍卖会上,汪艳送去了自己一件有别于传统汪派山水画表现形式的作品参加。

  中途,一位名叫沈奇的西安财经学院教授拨通了汪艳的电话。沈奇告诉汪艳:“在传统陶瓷盛行的环境下,你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,我很感动。”

  沈奇和汪艳此前并未有过丝毫交集,但却执意要见汪艳一面。见面后,沈奇只是告诉汪艳,一定要坚持。

  “我一定会坚持。”汪艳说得很坚定。她的道心从未动摇。

  人物简介:汪艳,女,1973年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,曾祖父为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。师从姑婆汪桂英、伯父汪平孙,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,硕士学位,导师为邹晓松教授。系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,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,景德镇陶瓷职业中专高级教师,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副教授,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常务理事,中国工艺美术学会、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,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。擅长粉彩山水创作,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江西工艺美术馆收藏,获国家级,省级多项奖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汪艳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